欢迎来到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网站
通知公告:
2021年11号文件设立孟州办事处 2021年5号文件 河南省根雕艺术馆建设通知 大师工作室建设通知 2020年二号文件 2020年一号文件 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学习培训通知 查看更多>>

协会风采

联系我们

电话:0371-66515354

手机:13703713329

邮箱:henangdxh@126.com

地址:郑州市经五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风采

谈谈根雕艺术的发展和在河南的普及

发布日期:2020-08-25


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会长:靳佃三  2011、8

 

根雕艺术,既是根的艺术,它是人们发现自然美,创造艺术美,天人合一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奇”、“巧”结合的天趣艺术,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说:“根的艺术,来自大自然,但还需要有作者的灵感,构思和创作,才能产生优秀作品。根的艺术在世界上虽然也有,但是最古老、最优秀的可算是中国。”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马驷骥先生,对古老的中国根艺创作和发展有过论述:在原始社会,古帝少昊时期雕刻木像,商周时期造木人,民俗端午节少儿佩带苍术根等,说明利用根制艺术品和实用品,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对于战国时期的根艺,我国曾于1982年在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清理江陵县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根雕作品“辟邪”,椐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辟邪”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图案,呈行走之状,富有动势和神韵的特点,可看出古代的雕琢技艺。在西汉时期,《曲阜县志》记载,孔子的家族曾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另外,在《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衷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柱仆地,生枝如人行,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鬓发”。可见古人们对根的自然美已经发现。南北朝时期,《南齐书》中还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这个“如意”是采用竹根的自然弯曲形态,略加人工雕琢而成的。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不少采用树根制作的仗头、笔筒、佛柄、烟斗等。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随着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根艺创作进入了兴盛发展时期,根艺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在《新唐书·李泌传》中记载:“泌尝取松  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行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行抓背献给皇帝的事。唐代韩愈在《题木居士》中关于“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还有“为神讵比沟中断,偶赏不同窜下余。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的论述,描述了一件“人物”根艺作品思想性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说明了唐代根艺注重自然美,巧用自然腐朽虫蛀的效果,把“朽蠹”的非凡能力,视为鬼斧神功,使工匠也感到无能为力,展示了根的艺术不是完全人工所致。到了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发展,同时也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采用各种树根雕刻佛像。在宋代《太平广记》“荆根枕”中,详细记载了古代商人张弦利用荆树根创作了狮子形木枕,赠给了华岳庙,华岳庙守庙人如获至宝,将狮子形荆根枕锁在柜中,精心收藏,路过人要用百元钱买通守庙人,才得看到。这充分说明了根的艺术在当时群众中的声誉。元代画家王振鹏借用根艺的自然古雅之美,作为他创作绘画作品的素材,他的《伯牙鼓琴图》中香炉几架就是当时的实用根艺作品。明代根雕巨作“流云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根雕通高86.5厘米,长320厘米,宽257厘米,云槎呈榻形,因上有肌理斑痕形似流云,故称天然木流云槎。这种“流云槎”原为明代正德时扬州新城康对故物,曾陈于康山草堂。清代乾隆初年,江鹤亭购其地,亦以千金购得此流云槎。乾隆南巡曾两次至此,并颂御书:“奇花二月之中,遇古木千年以上,论楹帖以赐”。道光二十年,偶然为邧元发现,这时此槎已尘封虫蚀,间有破损。经邧购回修整,转赠给他的好友当时的河道总督麟庋(半圆圣人)运回北京,陈于紫禁城外东北角的半亩园中,直到全国解放后,由其后人王衡永先生修整复原,于1958年赠给故宫博物院,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又如此受到众多名流和一代帝王的关注。这说明古时根艺也是一种权力和富足的象征。根艺精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现代中国,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搞根艺创作,已不是少数人,而是“千军万马”,根艺创作队伍愈来愈大,其中有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等等,各省市根艺创作组织相继成立,各类型根艺精品展经常举办,随着全国经济的振兴,根艺事业必将在群众中迅速普及和发展。

近些年来,河南的根艺事业主要在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的组织下发展壮大。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是经河南省民政厅1994年9月登记批准,于1995年9月3日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大会议室召开全省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主管部门是河南省文化厅。多年来,省根协在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省文联及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兄弟省市根艺奇石组织的帮助下,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根艺奇石艺术创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现会员已经达到500多人(包括奇石会员) ,完善了组职机构,现协会下设机构有一处二部二中心二委(即秘书处、艺术咨询部、产品开发部、中原根艺研究中心、中原木雕培训中心、根艺评审委员会、奇石评审委员会),先后在洛阳、开封、信阳、登封、新郑、新密、鲁山、三门峡、沁阳、济源、舞钢、许昌、辉县市、新乡市、焦作、温县、安阳、鹤壁、桐柏等市县建立了根艺奇石研究中心(分会)。为加强与会员的联系和更好的为会员服务,协会在郑州市经五路中原古玩城建立了办事处;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中心”天下收藏文化街和有关地市正在筹建根艺奇石展销馆。多年来,协会先后组织30次不同类型的艺术研讨、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先后5次进行了艺术职务资格评定,评出根艺美术大师22名,高级根艺美术师90名、高级奇石美术师19名、根艺美术师75名,奇石美术师2名。组织了10次全省大型根艺奇石精品展、6次参加全国展、组织各地区分会在各地展出86场,展出根艺奇石精品累计3万多件。完成了当地政府交给的历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间的大型根艺奇石精品展和重大节日的展览任务,完成了一年一度的海外华侨来中原寻根问祖、祭拜炎黄二帝活动的根艺奇石精品展览任务,通过不同类型的展览,吸引了大量的顾客,有力地促进了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2009年受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派出根艺美术大师靳佃三、李耕三、王心愿等在开封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对大型根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专家评审和推荐工作,此根雕木质为香樟古木,高2、56米,宽2、1米,长18米,重达12吨。经评审推荐,于2010年在上海世界博览会河南馆进行了展出并成为镇馆之宝。省根协还多次组团参加国内外根艺精品大展并获奖,累计获全国及国际金、银、铜牌奖150多块,为协会争得了荣誉,为河南争得了荣誉,为振兴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上级部门及参观群众的好评。为总结和推广经验,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先后组织出版了大型画册《河南根艺》、《河南根艺奇石》两本书,此两本书的出版发行,为提高广大会员根艺石艺及作品走向市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祢补了河南省根艺奇石部分历史资料的空白。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在工作中有如下几点经验:

一、    抓班子,重在奉献

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省性民间学术艺术团体组织,也正是由于是一个民间团体,在管理工作中与企事业单位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和难点。首先是协会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兼职,现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共十几名,都是无报酬的“义务劳动”;二是领导骨干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曾有在职的政府机关公务员,有在企业一线生产的人员,有离退休人员,从文化层次、经济条件、性格特点都有明显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协会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齐心协力使协会工作达到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关于清理整顿社会团体登记意见通知》中的标准要求,确有很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协会从抓协会领导班子建设入手,从提高中原根雕艺术奇石艺术水平、传承民间艺术、振兴民族文化为目的,重点在协会领导班子中进行了“奉献精神”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协会班子成员会议,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对社团组织的政策和要求,认真学习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有关文件和经验介绍,一致认为,要把协会工作搞好,关键要有一个心齐风正干工作的领导班子,而胜任的领导班子又必须有一心一意为会员服务的“奉献”精神,而要做到有“奉献”精神,就应该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个人与会员的关系,要不辜负广大会员对自己的期望,热情的为会员服务,为会员办事,广泛接触会员,加深同会员的感情,这是增强协会凝聚力的基础;二是处理好个人家务、单位工作与协会工作的关系,科学安排,统筹兼顾,使协会工作不受影响;三是要处理好协会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个人艺术品德修养,识大体,顾大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一致抓工作,这是搞好协会工作的重要保证;四是处理好协会工作与个人艺术创作的关系,作为一个协会领导,必须与“树根”“奇石“有着深厚的“感情”,把艺术创作作为个人生活中的极大乐趣,让人们称为“根迷”“石迷“,只有“根迷”“石迷“才热心于协会的工作,才能与广大根艺奇石爱好者有共同的语言,否则,即是担任了协会领导也是不能坚持长久的。由于提高了认识,近些年来协会班子成员能从严要求自己,按照工作分工,积极主动地抓好协会工作,为搞好一次作品展览,都是加班加点进行筹备,有时忙个通宵,有的年大体弱,还积极为协会工作奔波,积极为会员办事,会员从远地赶来,工作再忙也要热情接待,使他们感到协会是会员之家。有的在职没退休,都是利用星期天和业余时间完成协会工作计划,有的家务事多,都是妥善安排,两头兼顾。协会领导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体贴,遇到困难相互帮忙,方便总是让给别人,将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心情舒畅地为协会工作,协会领导成员这种“奉献”精神,感动了广大会员,都积极主动地配合搞好工作。

二、    建制度,抓好管理

实践中使协会班子体会到,要加强对协会的组织领导,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必要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是协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搞好工作的前提。因此,协会先后制定了五项制度:1、请示报告制度:要求协会下属机构、各研究中心(分会)每半年向协会汇报一次开展活动的情况,协会向上级主管部门每年一次文字工作报告,对重大活动均用文字形式向主管部门请示,待批复后贯彻落实。2、坚持各种会议制度:每季度一次会长工作联席会,每半年一次常务理事会,每年开一次理事会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和按排年度工作计划,3、建立了行文发文及印章管理制度:对协会重大问题的决定、请示报告、职称评定、艺术精品大展等活动,都以文件和文字形式发出通知并存档,对协会公章、钢印、财务章、职称评定章均指定专人保管,使用公章时由协会主管领导签字并备案。4、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会计、出纳)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财务帐,认真填写上报《社会团体财务状况统计表》、《社会团体资产负债表》、《年度经费收支表》和《社会团体兴办经济实体情况表》,建立和完善财务记帐各种手续,为审计工作和协会的资质年审提供真实凭证;平时抓好增收节支,对应收缴的会费、展览费、资助费等及时收缴入帐,费用支出厉行节约,少花钱多办事,严格财务支出批准手续,每年进行一次财务结算并向常务理事会报告,年终进行一次财务工作检查。5、建立了协会岗位工作检查考评制度:每年对各研究中心(分会)以上的领导人员进行一次分析考评,对工作积极、会员反映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认真或不称职人员进行更换。

三、    传经验,提高技艺

根雕艺术、奇石艺术是一门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与个性的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的形式和风格创造魅力无穷的艺术氛围,在创作中巧藉自然,妙施雕琢,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技法营造神奇的艺术境界,这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河南地处中原,根艺创作历史悠久,豫西地区高山联绵,山林茂密,根材及石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根艺奇石创作条件,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广大根艺奇石爱好者求知迫切,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根据广大会员的要求,每两年组织一次大型根艺奇石精品展,评比金、银、铜牌,十多年来协会共评出并颁发金、银、铜牌500块。交流根艺创作经验,召开论文发布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地区研究中心(分会)每年组织一次小型经验交流会和现场制作观摩会,从选材、除皮到刀法技艺,从打磨、防蛀到上蜡抛光,都显示各自的技艺。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年带领技术骨干到下属有关分会(研究中心)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并将一些好根材、好作品、好经验进行录制整理向广大会员推广,对于全国性根艺奇石精品大展,协会接到通知后,都及时开会研究参展方案组团参展,并将所学经验和录制材料向会员进行宣传,有的会员通过参展后深有感触的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己的作品无法和人家比,差距太大了。”看到了差距就意味着进步,从而使会员开阔了视野,加快了根艺、奇石创作的步子。为提高会员的雕刻基本功,省协会中原木雕培训中心、中原根艺研究中心分别举办了木雕、根雕培训班,为河南培养了一批雕刻艺术骨干队伍。经过共同的努力,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档次,近几年,不少会员作品已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名家收藏。

四、    抓效益,开拓市场

要提高根艺奇石艺术水平,促进民间艺术,振兴民族文化,应该抓好艺术创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要抓好社会效益,积极搞好根艺奇石精品展,让人们从艺术中品尝到美的享受,这种艺术美被人们认可,进入了千家万户,艺术创作既有了市场,就有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激励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使根艺奇石创作有了后劲,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协会从抓“两个效益”入手,不断开拓市场,使协会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首先是以展代销:通过精品展,价位适当,供游人选购;二是制作根艺生活用品:如根雕花架,根雕电话底座、果盘、茶几、沙发等,既是工艺品又是生活用品,容易让人们接受;三是建立根艺奇石馆:协会多数会员从事根艺奇石创作多年,虽个人从精神上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但由于作品积多,有的上百件,有的多达二、三百件,因家中摆放不下,只好装箱放在床下柜上,即影响了生活又受家人埋怨,通过建立根艺奇石艺术馆,让全省几万件根艺奇石作品与群众见面,使人们找到了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现在,会员在各地市已逐步建起了根艺奇石馆,使整个河南逐步形成了一个根艺奇石展销大市场,已有不少游览观光人员和外商来河南选购。四是在材料加工技艺上,协会将充分发挥根艺研究中心和木雕培训中心的作用,面向会员及社会上广大根雕、木雕爱好者进行培训,为他们提高技艺和今后的就业创造条件。在根艺奇石作品加工规模上,不少会员已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变为加工厂,有的加大了投资,购置了机械电动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作品档次大大提高。河南的根雕及奇石作品艺术已开始向产供销一条龙式的方向迈进,必将为河南的民间艺术的发展、旅游事业的发展、河南经济的振兴、我国的中部崛起做出一定的贡献。

根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之河中,是一门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与个性的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的形式和风格创造出魅力无穷的艺术氛围,在创作中巧籍自然,妙施雕琢,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技法营造神奇的艺术境界,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

平时讲的根雕艺术,主要表现为根雕、根造型、根书法、根贴画等,实际上分为根艺和根雕两部分,两者有近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根艺的特点是天然造型,突出“天然美”。著名美术史家常任侠先生为根艺题十句话:“天然造型,历史长久,奇根劲节,饱含异光,造物赋形,变化无方,惟有识者,乃能衡量,略加修整,永作宝藏”。中国根艺大师屠一道先生把根艺特点总结了五个字:真、奇、古、怪、绝。这都说明根材对根艺的重要性,没有好的天然形成的好根材,决不能制作好的根艺作品。寻找理想的根材十分艰难,往往过百木而不遇,相千根亦难一得。一根在手,百看千相,反复审察,要在爱护天然,不损天然,依形度势,十分谨慎地略加整删,在似与非似中寻求意境,在根木节、疤、瘤上找传神。“根艺之宝,宝在自然,天人合一,神形兼备”,这是根艺价值的根本所在。根雕与根艺不同,它的制作主要有三类:一是对天然造型有缺撼的根材,以雕琢来弥补它的缺憾,仍以顺从根材的天然为主,只是进行小雕小琢;二是大雕大改,根材缺头雕头,缺脚雕脚,太粗可改细,太大可改小,不能成形雕琢成形;三是利用根材自由造型,仅雕一个头脸,亦有手足,其余部分的疤瘤保留不动,天缺人工补,人补天不足,以高超的创造技巧,把天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巧夺天工,相映生辉,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美的享受。

根雕艺术的命题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根艺创作中的精神思维活动,是艺术家艺术构思的组成部分,是艺术作品的表象形式和精神内涵的纽带,也是创作者和欣赏者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命题和美的形象、美的内涵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精神的命题使形象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反之,形式和内容不吻合、不相配的命题,不但不会掩饰作品形象上的缺陷,反而适得其反,使欣赏者产生拒绝心理。因此,对于作品的命名,一是要“精辟”易记,例如:两只正在搏斗的公鸡,可用“搏”字命名,让观众好记又明了;二是要“巧妙”,例如:以鹰为题材的作品都用“鹰”或者“雄鹰”来命名,有失意义,因为观众一看便知作品是鹰。所以,应据鹰不同的姿态巧妙的命名为“小憩 ”、“出击”、“鹏程万里”等;三是要注意“新奇立异”,例如作品“梅花”要突出“傲雪凌霜”或“迎春”、“报春”的主题;四是要抓住自然质朴、含蓄典雅的艺术特征,例如对作品“仙鹤”的命名,可用“攸然”、“向往”、“缠绵”、“比翼双飞”来命名,能给观众以高层次的美感并留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总之,根艺作品的命名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作者在创作中学习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艺术内涵更丰富、艺术品位更高的根艺作品。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名誉副主席、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会长; 靳佃三  2011年8月